taiav

云上两城
2021-01-28 成员动态

【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年办学九大热词

  【统一思想】

  办学使命:旗帜鲜明抓质量 建设美好绵外实

  态度意识:自我扬鞭 自觉奋蹄

  立德养习:口中有德 目中有人 心中有爱 行中有善

  “四力”提升:领导力 教育力 教学力 学习力

  学习引领:自主管理 自主学习

  发展愿景:办一所有温度、有品位的新型学校
 

  【防疫攻坚】

  疫情就是命令。全校师生火速行动,积极投身于新冠疫情防控战!

  宣传教育:发布防疫提醒171次(条),健康知识主题班会课1530节(堂),防疫课件、视频64个(条),防疫知识展板46块,防疫知识云家长会931节、云家长讲座6次。

  日常防控:“一日三检”贯穿始终,校园消杀隔天一次,每班分八个小组全面监测,个人卫生每日督查,封闭管理从严从紧。

  重点防控:开学、放假、周末、节假日健康摸排312084人次(含家长),防疫场所、设施设备、物资投入157.56万元(含医疗中心改建),师生线上线下心理抚慰2383人次,做好了走读生、教职工出入校园防疫督查。

  空中课堂:开设线上教学69580节(堂),线上升旗仪式、德育活动17次。
 

  【党旗飘扬】

  党委核心:全面领导教育教学工作,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系统谋划、靠前指挥防疫工作。

  政治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思想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工作实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组织建设: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将党委领导下的原4个党支部改组为2个党总支、1个直属支部,以学科组为单位建立支部、设小组,严格规范“三课一会”制度;成立学校少工委、团校。
 

  【办学十周年】

  9月10日,学校隆重举行办学十周年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庆祝大会。“盛世建校,艰苦创业”、“辛勤耕耘,硕果满枝”和“励精图治,追梦未来”三大主题篇章,深情回顾了学校自2010年建校以来开拓前行到蓬勃发展的十年探索之路,展示了十年来教育教学、文化艺术和科技体育等方面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并表彰了一大批敬业爱生、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

  从借址灵创校区开校到入驻教育园区办学十年;从100名教职员工筚路蓝缕到7000余师生云集校园,从家长的质疑观望到如今的学位难求,从2010年创办到首届中考一鸣惊人(86%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一类国重高中就读),从根基教育的品格奠基到智慧课堂的智力开发,从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到全面素质的综合提升,从家长对孩子变化的满意惊喜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绵阳外实不负众望!
 

  【九阶根基】

  2020年,学校立足九年一贯教育优势,尊重学生6-15岁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创造性构建“九阶根基”大德育体系。

  “九阶根基”大德育,力求达到各年级纵向衔接、横向夯基、分层递进整体构建适应全面素质教育要求,由课程、活动、评价三大分支体系支撑。课程体系由“树德、砺志、修身、养性”四大德育课程构成;全校九个年级的每个学段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分别由思政教师、班主任、成长导师、生活指导教师、校外辅导员等利用课表上的根基教育课堂(含政治课、班团队会课、劳动课、艺术体育课等)开展德育教学(理论+训练),学段之间形成层递式课程内容。活动体系由教育活动、体验活动、实践活动构成;每个学段设置常规活动、专项活动、主题活动、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多元化德育实践平台和途径。评价体系包括项目评价、综合评价、个性评价;针对学生德育效果,实行阶梯式评价机制,实施积分制和结业制。
 


 

  【课堂建模】

  以“目标导学”为载体,以“课堂建模、提质增效”为目标,学校分学科、学段开展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系列赛课活动。老师们通过反复研读课标,研究大纲、教情学情,查阅资料、相互学习,从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中形成教学模式,设计出高质量的教案,在备课组、教研组中演练,最后小学初中同台献课、议课和评课,完整地呈现了同一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小学初中的无缝衔接,大大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教研能力。全校331位教师参加教学设计比赛,136 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了课堂建模上课比赛;奉桂华、申君华等18名老师荣获特等奖,郑珊、袁媛等26名老师荣获一等奖;在优质课竞赛中,王靖林、范敏等10名老师荣获特等奖,刘晓庆、孙刚等15名老师荣获一等奖。

  【非遗传承】

  学校非遗传承项目“千人川剧操”从央视新闻一条《四川一中学跳川剧版课间操》到各类新闻平台、自媒体转载转播312次(条),视频点击量上9100万人次,学校及相关教师接受27家媒体现场或书面采访,从而火遍华夏大地,将巴蜀本土文化传播到了全世界。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先后引进了“平武剪纸”、“鑫田粮艺”、“涪城面塑”、“川剧徒手变脸”,“聋派指画”、“四川金钱板”等项目,邀请非遗传承人亲自到校上课,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川剧操”成为“九阶根基”美育课程三年级必修内容,三年级以上人人会做“川剧操”。12月28日,绵阳市优秀学生艺术社团评估验收中,学校“平武剪纸”、“梓潼年画”、“鑫田粮艺”三个非遗传承艺术工作坊分别以94分、93分、95分超高分数获“绵阳市优秀学生艺术社团”称号。
 

  【校本科研】

  组织编写小学语文《中段起步习作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教学与校本特色融合的研究与运用》、中学美术《年画进校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小学体育《小学低段体育游戏的设计运用研究—力量性练习》等校本教材7册;组织编写《自律乐智》、《坚毅乐学》“九阶根基”德育丛书2册;学校承担的教育部美育课题“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坊活动模式研究”子课题《非遗•粮艺工作坊活动模式研究》通过结题验收,市级科研课题《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通过中期检测;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教学质量月活动、四川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在线论坛系列公益活动、第四届教育科研微论坛;成功承办“绵阳市2020年中考研讨会”、“绵阳市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 、“绵阳市第十四届青少年书信文化活动”等重大活动。

  227件优秀作品参加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19(第19届)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年度论文、课件、录像课例评选活动,获一等奖71件、二等奖113件、三等奖43件;学校获2019年度“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称号;张雪芹老师获2020年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实验教学说课比赛全省一等奖(最高奖),梁云菲老师获2020年四川省物理优质课展评及说课比赛全省一等奖;韩旭老师夺得绵阳市第十届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六项全能比赛小学组一等奖(最高奖);8名学生获第22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主题征文比赛国家级大奖,80余名学生获省级大奖。

  【幸福校园】

  为更好地服务于师生,满足教学科研工作、学生生活、校园安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所需,学校积极改善校园教学、生活设施,办学条件得到质的提升。装修教室、办公室49间,更新学生用床384架,粉刷鹏园、鹭园学生宿舍682间;配设教室内外最新班级铭牌,更换了最新的课桌椅,教室窗户整体改造;改造校园道路、小学部操场、绿化带、停车场(位)全面完工,建成校园新地标――《外实赋》文化墙。